
部分同学从高三开始就遇到了考试紧张的问题,现在还不能很好地处理,在接下来的几个月,心理老师也会不定期地跟同学们分享相关知识。每次考试,都是锻炼和改善的好机会,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考试,不断打磨自己的应考心态,这样到高考,什么情况我们都能坦然处之!
1、认识焦虑,科学对待
首先要正确认识考试焦虑。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,正像人们需要适当的压力和动机一样,适当的焦虑水平也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所不可缺少的,焦虑水平和学习成绩也呈倒“U”形关系。
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才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,提高学习效率,增强学习效果。只是焦虑过了头,负面影响就多了,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,给自己作一些调适。
2、坦然面对,寻因释焦
如果我们对焦虑已经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,就没有必要为此自寻烦恼,倒不如坦然地接受它。然后,自己再找个时间,认真分析一下导致自己过度焦虑的原因究竟是些什么,不管怎样,先把想到可能的原因都一一列举出来,然后,再一一加以分析,你会发现,那些原来令你担心从而焦虑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可怕,你可以轻松地一一解决这些原因。经过这个过程,你会发现你的心里踏实多了。
3、充分复习,适应气氛
过分焦虑主要因为复习准备不充分,所以考前一定要全面、充分地进行复习。具体来说,要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,有策略地复习;并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,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,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。
把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要求,当做是一种动力;把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的宣传,当做是一种鞭策;把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和体贴当做是一种支持。要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之心、竞争之心和自信之心。
4、积极暗示,提高信心
焦虑主要是一种内心感受,其本身毫无可怕之处,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。如果因焦虑而焦虑(对可能出现紧张状态的担心),就会引起继发性焦虑,陷入恶性循环。临考前,同学们要学会以积极的话语暗示自己,以轻松的情绪调节生活,以自信的态度评价未来。
强化自信有很多方法,如默念“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”、“相信自己,一定能考好”等。在积极的自我暗示下,把临考前的复习安排好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后段学习目标,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,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,只要复习到位了,没有遗漏了,相信你在考试中一定不会有遗憾。
5、合理安排,劳逸结合
要学会忙里偷闲,规划好自己的时间,缓解快节奏的生活与心情。乱无头绪,不讲章法只会增加焦虑。另外,适当休息可使心理压力有效降低,压力较大时,不要闷在心里,找家人、朋友、老师倾诉苦恼。同时,还要适当地运动,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。
6、转移目标,精神放松
尽管采取了一些方法措施,仍难免出现焦虑情绪,这时,就不要再去执意控制了,否则会适得其反。这时,你不妨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,可以作几次深呼吸,回忆一下快乐的往事,想点与考试无关的事,积极参与同学间的谈笑或活动来转移注意力,冲淡紧张情绪。也可稍做一下揉面活动、搓手运动,或伏案休息片刻,也可做几次深呼吸,放松全身肌肉,经过几分钟的调适,有助于缓解当时的焦虑。